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未来:上海纽约“江河对话”共谋发展新机遇

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未来:上海纽约“江河对话”共谋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4-07-31



2024年7月26日下午,由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与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上海美国商会联合举办的“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未来——上海与纽约的江河对话”(以下简称“江河对话”)在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地——上海锦江小礼堂隆重举行。


 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在旧金山会晤,在人文交流等领域达成了20多项共识和成果,开辟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2024年5月,上海市市长龚正率团访问纽约,全方位展示上海的发展活力、增长动力和都市魅力。为了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多领域推动中美地方和人文交流,200余位来自中美两国的商界精英、专家学者、艺术家、设计师、媒体记者等汇聚一堂,共同见证上海与纽约的“江河对话”。
 
河流滋养着土地,孕育了文明,城市因水而兴。黄浦江之于上海,犹如哈德逊河之于纽约,数十年间,两城的母亲河都完成了从“工业命脉”到“城市名片”的转型,一江之水见证城市更新,在滨江共谋美好未来、应对共同挑战,成为两座城市不谋而合的愿景。本次“江河对话”通过经贸投资、人文交流、滨水规划等议题深化交流,探讨双城合作的诸多可能,面向大洋彼岸全景式地展示出上海繁荣、友好、充满活力的城市投资环境。


开幕致辞与主旨演讲






两座滨水城市有许多共同之处,也面临许多相似的问题。如何通过两地的经贸合作共建互利共赢道路?如何通过人文交流共筑人民友好根基?如何通过滨水规划共绘城市宜居蓝图?本次活动聚集两国多领域专家,聚焦两城面临的共同挑战,分享应对上述问题的共同理念,为创建更美好的共同未来贡献中美智慧,实现中美在广泛领域的良性互动。


会议由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沙海林致开幕辞,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理事长王战,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朱民,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Eric Zheng)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


沙海林在致辞中表示,河流赋予了两座城市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底蕴,也推动了两地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和文旅等方面的发展。河流是上海和纽约、中国和美国开展交流和合作的重要见证。“上海是中美第一个联合公报的签署地,见证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全过程。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件。45年前,中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政治勇气,开启了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新篇章,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沙海林指出:哈德逊河不仅是纽约的自然边界,更是其历史的见证,黄浦江不仅是上海的母亲河,也是融合东西文明的海派文化发源地,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截止目前,今年已有1700多名美国青年学生访问上海,这是个令人鼓舞的数字。“从上海与纽约近期的交往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高层互访中奠定的合作基础,还是在经贸、文旅、教育、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两座城市之间的合作都在稳步推进。这一个个成果,如同黄浦江和哈德逊河里的一朵朵浪花,汇聚奔涌成中美交流合作的大江大河。”


上海与纽约这两座极具生命力的世界城市,展现着河流赋予的独特魅力。我相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两座因水而兴的城市,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务实的行动,助推两国共同书写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新力量。




周汉民在主旨演讲中,讲述了美国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故事,他特别提到了美国馆以“拥抱挑战”为主题,以及其中一部名为《花园》的感人至深的美国微电影。影片表现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决心的小女孩,从一盆鲜花开始悉心培育、辛勤劳作,将曾经破败的空地变成城市中美丽的一角。独木不会成林,大家共同奋斗,才能让旧貌换成新颜。周汉民认为,影片带来三个启示。第一个启示是乐观。对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对两国人民深厚友谊,对上海与纽约友好合作,我们始终应抱以乐观的态度,相信未来;第二是善良。要汇聚向上向善的点滴之力,求同存异,消除误解偏见,增进人民互相了解和友谊;第三是合作。大家共同奋斗,才能让旧貌换新颜,这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纽约和上海这两座同为两国经济规模最大且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城市,今年5月,两市市长共同签署了友好合作交流意向书,我们在经贸、科技、文化、城市更新、低碳环保,尤其是人文交流方面,有许多可以深入交流、深化合作之处。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王战以自身经历为例,每次在哈德逊河考察之时,都让他想起黄浦江。作为上海滨江建设规划的最早参与者之一,他提到,从
90年代初期开始上海就研究了纽约在内的国际大都市河畔改造的经验,重工企业的迁徙为黄浦江畔腾出了“最佳城市实践区”,在世博期间迎接各国宾客。这片江边沃土成为今天许多跨国企业的集聚地,城市滨江改造还河于民,让滨江地带成为了上海的“城市会客厅”,在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结出了丰硕成果。“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未来”,浪漫的“江河对话”是上海纽约今后发展的共同憧憬。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新的改革号角已经吹响,相信在新一轮发展当中,上海和纽约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合作。





两个月前,朱民参加上海市市长代表团访问了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和纽约市,深刻地感受到了中美元首会晤成果的重要意义。朱民表示:“纽约是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的最大城市,上海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城市。在世界城市榜单中,纽约作为超一流城市,是上海学习的对象。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包容是上海城市品格。上海将按照刚刚闭幕的三中全会的部署,全面深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清晰的,路径也是清晰的。中国治理体系的最大优势在于长远规划以及对规划实施的前后一致。这是外商投资最需要的营商环境。”



朱民进一步指出,上海将按照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重点从三个方面全面深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以深化实施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为抓手,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二是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质升级为重点,着力提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的能级和规模。三是以建设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巩固提升上海在消费主体、品牌、资源、载体、场景等方面的优势。




上海美国商会是全球最大的美国商会之一,也是亚太最大的美国商会,现在上海美国商会拥有3000多家美国企业会员,其中包括众多的世界500强企业。上海美国商会会长
郑艺(Eric Zheng)列举了一系列数字,表明中美经贸关系可以互利共赢。他表示,1979年美中建交时,两国贸易总额只有20亿美元,到2023年两国贸易已经达到5750亿美元,是建交时的230倍。2023年,美国对华货物出口近1,450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国,为美国创造了近一百万个就业机会。此外,如果以单一国家贸易来统计,美国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国(东盟和欧盟等经济共同体除外),而且多年来,中国与美国的货物贸易保持了顺差。2022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贸易高达5,780亿美元,从美国进口了1,770亿美元,顺差达4,010亿美元。过去十年,中国对美国的货物出口年复合增长率4.8%,从美国的进口年复合增长率为1.3%。此外,美中两国的双向累计直接投资也从建交时的几乎为零增加到2023年大约2,600亿美元。2000年以来,美国在华累计直接投资超过735亿美元;2007年到2023年,中国在美国的累计直接投资高达745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在美直接投资只用了14年就超过了美国24年在华直接投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



郑艺进一步表示,尽管近年来受到地缘政治和经济下行的影响,在华美资企业仍然视中国为重要的战略市场。他们希望美中两国关系能保持稳定并能健康地发展,也期盼中国的营商环境能持续改善。在华美商注意到,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要求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在华美商特别关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些具体决定,包括要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服务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郑艺指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这些决定,正是在华美企希望看到的政策保证,能很大程度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明年,上海美国商会将迎来诞辰110周年,他们将坚持初心,协助美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和经营,促进美中经贸关系向合作共赢的健康方向发展。
 
20余位与会嘉宾以水为媒就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滨水规划展开三场专题讨论。
 

专题讨论(一)  经贸合作:共建互利共赢道路




专题讨论(一)由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
Eric Zheng)主持。中国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原总领事谭森,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原经济商务参赞、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何伟文,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联采项目办公室贸易总经理姜渊。美国大纽约商会会长马克·加菲发表主旨演讲。





谭森(Sean Stein)曾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他把此次“江河对话”视为一项绝妙而重要的倡议,他表示,对很多美国人来说,他们已把上海当作自己的家——适合生活、工作和创造的地方。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是最具活力、技术最先进、最具创意力的经济体。两国的合作必不可少。同时有一些中美城市,如上海和纽约,发挥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与此同时,上海和纽约这两座城市并非首都,却有着巨大的文化和经济影响力。纽约一直是全球门户城市,60多年来一直是美国最大的移民转运中心。12个时区,半个地球开外的上海也是一座在金融研究和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大都市。无数外国人最初也是通过上海来到中国。两座城市在与外部世界相连上都发挥重要作用,正是两地的商业、教育和文化合作让上海和纽约造就辉煌,将中美两国紧密相连,为中美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谭森(Sean Stein)呼吁,不能只等待政府采取行动,中美的企业、公司、人民、教育机构、博物馆和文化组织要携手合作、互利共赢,这将有助于连接两国,重塑信心,恢复和稳定未来的中美关系。这是一项重要的倡议,刻不容缓。他还指出,中美两国的公司要想在对方国家取得成功,都离不开与当地企业展开密切合作。他希望,以后这样的合作能进一步拓展到全球范围,而不仅仅是在彼此的土地上。
 



曾经在纽约工作过并长期从事中美经贸研究的何伟文,列举了多项中美之间的经贸数据论证中美紧张关系并不能阻挡经贸合作,他指出,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实行全面关税后,中国对美国出口开始下降。2019年对美国出口按照中国海关统计4180亿元
,比2018年减少600亿元,2020年二季度开始回升,2020年当年达到4500亿元,回升了400亿元。拜登政府2021年10月开始推出对华贸易政策,但2021年仍5700亿元,2018年高点高了20%。2022年中美双边贸易达到历史最高峰,5780亿。2023年出现大幅度下降,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13.1%,2024年,降幅逐渐缩小,变成1位数,4月份开始扯平,5月份开始正增长,6月份按美元计算,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6.6%。当月达到455亿美元。历史上最高的2022年月平均是485亿,相比只30亿,恢复到93.9%。双边贸易已经恢复到93.6%,还差40亿,已经逐渐接近历史最高点。



何伟文认为,许多经贸数据可以证明,无论中美关系多么紧张,经贸摩擦多么严重,根据两国经济互补的客观规律,两国企业基于市场规律进行相互贸易活动,实现双方获利的客观过程。政治因素可以在一段时期造成相当大的扭曲,却不能改变这个规律。所以,对中美经贸的未来,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




从纽约考察文旅消费归来的经济学家乔依德认为,纽约在演出市场、文旅消费等领域有四个方面值得上海借鉴。第一,演出场所布局要遵循经济规律,相对集中。纽约的百老汇集中了大量的剧院,成为城市的品牌。第二,演出场所要鼓励演艺团体长期驻演,而非演一两场就走。第三,演出管理要充分市场化、有序化和人性化。第四,要关注外来游客的需求与喜好。纽约音乐剧的观众中,大部分观众并非纽约当地人,上海也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和上海的许多中小企业都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公共采购项目。姜渊详细介绍了联采项目的概况。他指出,联合国采购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医疗物资、教育用品、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等,旨在为全球各地的人道主义行动和发展项目提供关键支持。他着重介绍了联采项目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关键作用。他强调,联采项目的未来目标就包括倡导和鼓励企业可持续采购,进一步加大对可持续产品的采购力度,持续优化采购标准,以更好地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他强调:
“未来联采项目的目标将聚焦在助力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企业出海打开大门。”





作为大纽约地区商业人士的代表,马克·加菲(Mark Jaffe)表示,当前,中美两国已在人工智能、制药等众多领域展开了长期的合作。此刻,需要再次分享更多的共同价值观。中美两国在诸多方面拥有共同之处,比如文化、家庭和价值观。同样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贸易往来。希望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确保双方都能从中受益,而非零和博弈。面对全球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双方更应携手合作,应对更多挑战。他表达了对本次江河对话的诚挚期望:“三角洲的孕育与成长,离不开河流的滋养与塑造。我们期待能借由‘江河对话’这一平台,共谋合作发展之路,并期盼亲赴上海进行考察与交流。我们来中国是希望探索商业贸易的广阔空间,寻找那些既具实力又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
 

专题讨论(二)   人文交流:共筑人民友好根基





专题讨论(二)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播音员路平主持。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暨美方校长杰弗里·雷蒙(Jeffrey S.Lehman),国际篮联亚洲区主席、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钢琴艺术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会长孔祥东,美国纽约州众议院议员郑永佳,美国美中国际商务高级研究院院长夏善晨与会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上海纽约大学是两城在教育领域合作交流结出的硕果,杰弗里·雷蒙校长从学生构成、校园文化和明哲思维三个维度强调了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他表示,上海纽约大学本科项目设计一半学生来自中国,另一半来自世界其他地方。在非中国学生当中,其中最多的一部分是美国学生,60%的海外学生都是美国学生,就算是疫情期间也是如此。



大学不仅是知识创新的源泉,还能为城市注入活力和创造力。杰弗里·雷蒙表示:“过去11年,我见证着多文化背景的学生构成、鼓励交流的校园文化、世界主义的主张。这三点,帮助我们培养了一批批天然的人间桥梁。无论是在上海还是纽约,他们都在传递这两座伟大城市的共同理念,为职业生涯作准备,并在一些关键领域为促进共同的未来作出贡献。当今世界,纵使那令人生厌的边界重新设立在国与国之间,这些学生仍将继续构建联系,推动人类走向更光明的未来。”他认为,随着“美国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等项目的开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美国人来华进行短期体验,进而有更多人愿意来华进行更长时间学习。



曾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打球为中美体育交流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姚明,在本次会议上表示:“体育作为跨越文化和国界的通用语言,运动员们的每一次拥抱、每一次共同庆祝,都是对和平和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越来越频繁的中美体育交流正为两国人民加深相互了解,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促进作用,在未来也将继续在中美民间友好交流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我认为,体育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将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进而为推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化解分歧,增进互相理解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未来的中美体育交流,姚明提出三点建议:其一就是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体育交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间友好交流的重要力量。可以在中美青年交流活动中增加更多的体育元素。其二是利用数字技术来拓展交流渠道。其三是加强体育教育和科研合作。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推动中美体育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尊重,也可以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旅美钢琴家孔祥东认为纽约和上海都是面向大海的城市,他列举了自己和纽约的诸多“第一次”:第一次去纽约,就觉得它像上海;第一张唱片就是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录制;在美国第一次谈恋爱也是在纽约;作为第一个中国人去见“钢琴大王”霍洛维茨也是在纽约;19岁在纽约第一次与经纪公司签约。纽约像上海,到纽约回家”。



他认为,音乐艺术是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音乐,可以将各自的文化精髓传递给对方,让彼此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内涵。其次,音乐艺术的交流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应该鼓励更多的中美音乐家进行交流和合作。此外,音乐教育是培养人们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音乐文化的重要方式,应该加强中美音乐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为中美文化艺术交流培养更多的人才。


最后,孔祥东衷心地希望在未来的岁月当中,中美两个国家、纽约和上海两个城市能够扮演更加美丽的角色。




纽约现今已不仅是全球商业枢纽,兼具文化中心的地位。在加强中美交流方面,作为纽约州众议员的郑永佳(Lester Chang)十分热心于中国文化和体育活动。他说“我对中国戏曲具有深厚情感,希望通过适当改编,使之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从而让国际观众也能领略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我还计划积极推广乒乓球运动。在纽约传播中国文化,‘润物细无声’,希望来自不同文化和社区的朋友感受中国戏曲之美,享受乒乓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在美国,夏善晨创建了多家民间组织和媒体来推动中美人文交流。他在会中指出,城市文明是社会文化的折射,不同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发展中形成各自文明特征,这些特征与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最后,他对未来的中美人文交流提出了
“体验、学习、交流、传播”的美好希冀。
 
专题讨论(三)   滨水规划:共绘城市宜居蓝图






专题讨论(三)围绕滨水规划展开。由上海经纬国土空间规划院院长、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处长张雁主持。美国铁狮门公司设计与工程董事总经理阴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景观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王国锋和上海纽约大学环境研究助理教授黄康宁参与讨论。




美国铁狮门公司的总部在纽约,阴杰分享了该公司在上海和纽约两地的项目设计。尚浦领世以其280米高的双塔地标性建筑点亮了上海智慧之眼,凯旋中心以314米的高度刷新了纽约天际线。阴杰表示:“两个城市项目的共同点就在于空间营造。除了空间以外还有文化,室内室外空间文化的打造、社区的打造、人与人之间的关联,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





黄浦江滨水空间建设的一个重要对标方向就是纽约哈德逊河,亲身参与相关工作的王国锋发表了题为“回归的江河”的主题演讲,通过介绍上海黄浦江滨水空间人民城市建设实践,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内涵。他指出,黄浦江的滨水空间规划建设不仅仅只是一条带状的开发,而是希望把两岸城市界面打开,形成“24小时活力圈”,把老百姓引入整个滨水岸线,同时把地块开发与滨水空间打造形成整体,实现还江于民的目标。他还建议未来可以通过“水上巴士”等方式发挥黄浦江的运输通勤功能。





黄康宁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入职上海纽约大学前曾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工作。他表示,江海交汇独特地理位置为纽约和上海带来繁荣,也给它们带来了潜在挑战。例如,全球气候变化或将导致纽约和上海的洪水频率和海平面上升显著增加,两城应互相学习洪涝治理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为全球城市减排提供示范。





最后,联合国秘书长高级别咨询委员、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大学全球发展与安全研究院理事长徐步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回忆了在美工作经历和他当时发表的专栏文章中对纽约的描述,“纽约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是美国最大、最前卫、最多元化、最具活力的城市,是一个大熔炉”,与当时的上海有天壤之别。而今,上海的变化日新月异,现在去纽约,可能不会感到其更加耀眼,在黄浦江畔坐游船看城市夜景,或许比在哈德逊河看到的更加辉煌。当前,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的发展,虽然出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应当看到,有一大确定性因素,那就是中国。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清楚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大的开放、包容融入世界。面向未来,徐步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是要看到国际环境和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不好的一面,更要看到也有好的、积极的一面;二是要引导、鼓励年轻一代去欣赏、借鉴世界多元文化,感受全球化,参与跨文化交流;三是中美各界人士要立即行动起来,深化中美民间交往和经贸、文旅、教育、科技等全方位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中美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












关闭
会员登录
关闭
欢迎加入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网站会员(带 *为必填项)
真实姓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从事职业
*所在地区
*就职/就读单位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
已有账号,
关闭
忘记密码
*邮箱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密码
*确认密码
修改密码
已有账号,